文化长征入川迎新春,全球华人共庆春节入非遗
2025年1月20日(农历腊月二十一),《文化长征万里行,华夏儿女共唱东方红》再次进川暨2025年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春晚表演活动在中国四川成都文殊坊锦城妙剧场拉开帷幕。
2023年12月22日联合国大会正式将“中国传统春节”纳入联合国假日,2024年12月4日“中国传统春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认定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庆祝首个世界非遗中国传统春节,文化长征云南基地东方红乡村振兴艺术团带着《文化长征万里行,华夏儿女共唱东方红》的使命和责任走进四川与2025年全球华人国学春晚以“家在中国 生态世界”为主题,促进东西方文明互鉴、经济文化交流,促进联合国各成员国共享“天下大同、和平共处”世界文化精神及“生态世界、天人合一”中华国学内涵,促进各国人民参与春晚节目及春节民俗活动,促进全球华人“思念祖国、爱国报国”高尚情操,推动全球人类生命共同体发展目标,从2023年1月春节起,举办每年一届“全球华人国学春晚”活动。
本界全球华人国学春晚由联合国世界旅游联盟、世界华人联盟会总会、世界生态论坛组委会等发起,由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联合国国际文化和睦年组织委员会、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公益执行委员会、全球世界华人总会、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健康中国工程管理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由全球华人国学春晚组委会、世纪华人(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星光红色文化传媒集团、四川省国学文化促进会、四川省文化院团联合会、四川省众创公益慈善基金会、成都市创意农业协会等联合承办。
国学春晚首先由中共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汪友根先生宣布2025年全球华人国学春晚正式启动,接着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韩邦彦先生作了重要讲话,希望活动组委会做好培根铸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传播宣传工作,然后由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美国侨领、世界巾帼楷模、全球华人国学春晚组委会顾问余克俊博士致辞,最后由联合国世界旅游联盟亚太区执行主席、全球华人国学春晚组委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胡振东致辞。
出席国学春晚表演现场的嘉宾有全球华人国学春晚组委会顾问、中医文化形象大使、96岁健康长寿之星严为厚教授,国家突出贡献专家、百年百家功勋人物、国家非遗文化指导专家、新华科技学院终身荣誉院长兼首席专家、义黄彭祖门养生功导师、81岁高龄健壮的陈红涛教授,著名美国侨领、中美文化教育交流联盟龙博浩主席,另外,还有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长征(文化长征)副主任、《中国长征精神研究》副主编、文化长征云南基地主任、云南丰伟律师事务所主任、党支部书记吴瑜琼女士;四川省国学文化促进会会长、非遗传承人黄斌先生、四川省川剧院原副院长、四川省文化院团联合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廖天麟先生、成都市创意农业协会会长、钵艺传承人曹晓博女士、四川省省级机关体医融合中心社会生态责任事业部副部长周爱民先生、四川省文化院团联合会文化旅游产业中心总监、艺术家汪泽刚先生、四川省名人俱乐部副秘书长蔡雅女士、德达灵泉健康水文化使者团队长孔鸽先生、自然生态研究院副院长、禅舞传承人彭海涛女士等200多位嘉宾出席。
这次参演2025全球华人国学春晚的节目众多,都是经全国、全世界各地的华人组织推选、评定、择优而来,有传统戏曲、民族歌唱、古典舞蹈、民乐演奏、传统武术、诗词朗诵、传统服饰、书画艺术、手工技艺等,几乎都是中华非遗项目展示,线上线下同时全球播出。文化长征东方红乡村振兴艺术团领唱,全场观众一起合唱的《东方红》更是把晚会推向高潮。这些节目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为全球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文化的双重盛宴。当然,众多节目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华太极道掌门人黄斌(黄俊荣)先生,作为中华新国学扛旗手、国家非遗道家陈抟老祖第26代法定传承人及传统医药类“八息象数”和传统体育类“老祖太极”两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国学文化促进会会长、成都国学馆馆长、中文宣三百国学院院长,同时作为本次全球华人国学春晚的联合承办方之一,又担任全球华人国学春晚组委会副主席,应邀出席了本次国学春晚活动,并为国学春晚活动呈现了中华太极道“老祖太极”的精彩文化表演,与2025蛇年共舞新春。
黄斌(黄俊荣)先生是中华太极道创始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抟老祖太极第二十六代传人,曾获两届国际武术大赛太极拳、剑、刀冠军,被政府授予“当代武术名家”和“武当百杰”称号,曾参加过奥运会和央视春晚的首席太极表演,2014年荣登中国邮政“传递正能量,共铸中国梦”邮票封面人物及中国电信充值卡专版人物。黄俊荣先生首先单人精彩表演,为观众带来的是中华太极文化创始人道家陈抟老祖创编的“老祖太极之五行太极”,该太极以易理推拳理,依据“易经”阴阳之道、河图、洛书为中心模式,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而创造的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生理功能,大自然运行规律,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多维太极,可称为“易”太极。这是集武术、艺术、导引术的完美结合,它秉承八卦五行之义、太极图之理、以柔克刚之技击术而实现道家太极内丹修炼术,旨在遵循长生久视、延年益寿的目的,它是道家文化以人为本的体现,具有道家性命双修、文化内涵邃密、祛病强身、切合人体科学的太极拳。具有意象美、流动美、技击美、造型美之特征,方寸之地移天缩地、千变万化,其整体意象的导引,不仅使习练者强身健体,还能使其身心升华到轻松自如、高洁静穆的境界,为中华传统哲学中养生观所特有。这种以意象为宗的运动,每练一遍都是一次艺术再创造,沁人心脾、涵咏无穷、百练不烦、趣味绕生。
锦城妙剧未落幕,阆中庆典又开场。
传统农历乙巳正月初六(2月3日24节气第一节立春节)、正月初七2月4日(人日节),文化长征东方红乡村振兴艺术团应组委会盛情邀请来到人文始祖华胥故里、人皇伏羲造人女神女娲家乡、春节老人落下闳故里、中国风水城阆中古城共庆世界非遗春节乙巳24节气立春第一节!共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英雄红军长征入川90年和建党104周年,迎接2025联合国成立80周年庆典,共同支持参与在成都举办的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
阆中春节老人西汉落下闳创制太初历纳入二十四节气,将天文、算学、农时等有机融合开创了新纪元(中华元旦,国际天文组织命名了落下闳星以示贡献巨大,影响惠及全球各国。
寻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冬天的脚步已经慢慢走远,春天的鲜花正含苞待放,在乙巳蛇年正月初八的晨曦中,四川阆中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节日的盛装依然鲜艳,在阆中七里,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祭祀活动。此次活动由阆中伏羲文化研究学会精心组织,旨在纪念中华始母华胥和人皇伏羲,同时庆祝中华民族第2129个传统春节。这不仅是对古老文化的致敬,更是对新时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次积极探索。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据《史记·三皇本纪》记载,伏羲与女娲的母亲均为华胥氏。华胥,这位传说中的伟大母亲,孕育了人祖伏羲。宋代罗泌的《路史》进一步详述了华胥与伏羲的渊源,指出伏羲生于仇夷,长于起城,而这两地均与阆中有着深厚的联系。伏羲,这位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其一生与中华版图的三处地方紧密相连:他诞生于阆中,成长于甘肃成纪(今称甘肃天水市),并在河南淮阳崛起并长眠于斯,存有“太昊庙”。阆中,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伏羲的第一故乡,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得到了广泛认可。众多史料、民间传说以及著名学者的考证都证明了这一点。阆中,作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有着“春节发源地,阆中天下稀”的美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春节民俗活动闻名遐迩,为世界所瞩目。而此次祭祀活动,更是将这一文化特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活动在传说中的中华始母华胥诞生地——阆中七里黄连垭皇娘庙遗址举行,这里地处巍峨的妈皇山的山脚,虽然皇娘庙现已无存,但是,在这里,仿佛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积淀。当天上午9点,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伏羲文化研究学会会员和热爱传统文化的群众汇聚在一起,他们身着节日的盛装,脸上洋溢着喜悦与庄重。随着一阵阵锣鼓声的响起,祭祀活动正式拉开帷幕。现场,舞龙舞狮的表演精彩纷呈,欢快的锣鼓声、舞动的长龙和雄狮,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更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活力。
祭祀活动由阆中伏羲文化研究学会研究会副会长、原阆中文旅局局长杨春玉主持。她声音洪亮,庄重肃穆,引领着现场群众共同缅怀中华始母华胥的丰功伟绩。随后,研究会会长杜春龙先生走上前台,高声宣读了祭词。祭词中,他深情回顾了中华始母华胥母仪天下和人皇伏羲的伟大事迹,以及他们对中华民族文明进程的深远影响。言辞恳切,情感真挚,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在祭祀活动过程中,马驰社区皇连垭小区的负责人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高度评价了此次活动的意义,认为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他鼓励更多的居民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共同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定气法”中华24节气恒日阳历2129年(2025年)日历表
(编制人:陈恒、高良超)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还特别邀请了春节纪元国内首倡者、2023“清华国家形象论坛”演讲嘉宾、春节申遗“阆中倡议”主笔人陈恒先生参加祭祀活动并发表了讲话。陈恒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阐述了“中华春节纪元”的重要意义。春节纪年法以第一部传世历法《太初历》颁行的第一个春节为纪,迄今2129年,这是一种真正与历法紧密联系科学的积累纪年新方式。同时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参加2023“清华国家形象论坛”首倡“中华春节纪元助力构建国家新形象”的缘由,介绍了他与国家天文台网络空间系统“有趣天文奇观”网站技术负责人高良超共同编创的定气法“中华24节气阳历”。他认为,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承载着团圆、喜庆等美好寓意,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通过引入“春节纪元”的概念,可以更好地挖掘和传承春节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定气法“中华24节气阳历”是将农历中的24个阳历节气名恢复成一套日历表,这是一种基于太阳运行规律的历法,其核心特点是以节气为基准划分月份和年份,同时兼顾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天文科学的结合。是一套既能与现通用的格里高利历逐日恒对、平等对视,又完全符合所有实际天象的科学历法。如今天是中华阳历1月3日,永久恒对公历2月5日,中华阳历8月28日永久恒对公历10月1日国庆节,中华阳历5月28日永久恒对公历7月1日建党节。中华阳历还可以用于标识身份证、结婚证等重要证件,可以用括号同步标注公历日期,现行农历也继续使用,不会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任何不利影响。它保留了农历中与农业生产、民俗活动相关的节气,如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便于指导农事和日常生活。
陈恒先生的演讲中,他还特别提到了华胥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对中华文明进程的深远影响。他指出,华胥不仅在阆中孕育了伏羲、女娲等伟大的传说人物,更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纪念华胥和伏羲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弘扬。传说中,伏羲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历法《伏羲历》,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曙光。作为中华儿女,就是要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历史责任,按照习总书记关于恢复中华文化话语权和叙事权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推行春节纪元,推广中华阳历作为自身的责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征程中,努力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据悉:文化长征是2004年从湖南安仁经三位志愿者发起、党政机关批准全程重走红军长征路的中国第一支志愿团队,又是经批准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长征”为旗的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全国第一支工作队,这更是全程重走红军长征路的中国第一支文艺家队伍。三位志愿者组成工作队全程徒步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在沿途11个省98个县市开展了历时半年182天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长征活动”。这个新长征工作队沿途践行、雕刻、刷写、宣讲长征精神,特别注重青少年教育,他们得到沿途群众热烈欢迎和支持,各界反响强烈,海内外影响巨大,台湾同胞专程赶来参加志愿者队伍重走红军长征路。活动先后受到了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宣传报道;先后获中宣部、教育部、国家国防教育办、中国文联、湖南省委等表彰,被社会各界誉为“文化长征”,“文化长征队旗”被征集为“国家文物”(JB966321)。20年来,文化长征发展成了以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为核心,以爱国主义和国家安全观、人生价值观教育为宗旨,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使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全国性、持续性、固定性的文化长征志愿者义务公益活动。自2023年5月4日始,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长征(文化长征)云南基地在全国第八届长征精神学术研讨会后率先开始尝试筹建各基地,现已陆续筹建了云南昆明基地(主任:关保昌)、云南北宸汽车维保志愿者服务站(站长:吴兴鹏)、云南丽江基地(主任:董韬)、云南昆明西山基地(主任:杨春继)、云南昆明官渡基地(主任:姚龙)、云南曲靖基地(主任:先学顺)、云南昭通基地(主任:王旭东)、云南五华基地(主任:赵茹刚)、云南曲靖麒麟基地(主任:周琴)、四川龙泉山基地,贵州红枫湖中国(国家)农业公园基地(主任:吴长津)、云南禄劝基地(待授旗授牌)、贵州修文基地(待授旗授牌)、四川彭州基地(主任:吴知迪)、云南寻甸基地(主任:张福东)等,继2024年4月15日-17日全国第九届长征精神学术研讨会在云南丽江召开后,云南基地正在积极探索文化长征与公益经济新融合,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通讯员:吴知迪、廖宣幼、樊均寿
审 稿:胡振东、吴瑜琼、赵茹刚
中华春节纪元2129年1月5日
(基督耶稣2025年2月8日)